行业新闻

我国首座极不平衡转体桥成功转体

  1月31日凌晨3时4分,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武汉市常青路主线转体桥历时103分钟顺时针转动81度,跨越汉口火车站西咽喉岔区9股道,与引桥实现精准对接,顺利合龙,刷新了转体最不平衡、转体桥面最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股道数最多三项转体桥世界纪录。

  此次转体施工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常青路主干道上,附近车流人流量极大,商铺住宅集中,且临近特等站汉口火车站西咽喉岔区,距离铁路接触网最近处仅2.5米,安全风险极大。该桥上部结构为分幅钢箱梁,转体段全长135.2米,桥面总宽51米,转体重量8800吨。长臂端长91.4米,短臂端长43.8米,两端桥长相差两倍多,两臂重量相差3600吨,具有极不对称、极不平衡特点,为世界首例。

 

  在极不平衡条件下,传统的单球铰牵引式转体由于要在短臂端施加的配重压力过大,超出梁体承受能力,因此无法在此桥使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担负施工的中铁十一局二公司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并从海运浮吊工作原理上得到了创意灵感,首创“齿条齿轮式”转体法,采用轨道梁辅助前支撑转体技术。采用辅助前支撑将转体桥与滚动小车连接;转体时,由两台滚动小车在电动机驱动下沿轨道梁行驶,带动下方齿轮运转,通过齿轮齿条转动带动滚动小车行走,使转体梁转体到位。这种转体方法,就如同使用驴子拉磨盘转动。这两台滚动小车还与中心球铰构成三角形,确保转体施工时保持平衡稳定,提高了安全系数。转体完成后,依次拆除轴支架、千斤顶、球铰,进行合龙段施工。

  汉口火车站每天有近600趟列车经过,为减少桥梁施工对既有铁路的干扰,保证铁路运行安全平稳,建设者采取‘先建后转’工艺,先沿着铁路平行方向建设桥体,再将建好的桥体按顺时针方向转体至设计位置。

  为全面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项目部专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创新工作室,联合设计院、高校进行科技攻关。他们按桥梁实际大小的1:5进行同比例缩小,制作实物模型,对施工方案通过实物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并掌握了极不平衡状态下的辅助支撑转体技术、分幅钢箱梁桥同时转体横向变形控制技术、连续钢箱梁跨越特等客运火车站站场转体施工技术三项关键技术。

  该项目还先后3次邀请资深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亲临现场,展开方案论证评审。业内专家表示,该项目地处中心城区,施工场地空间狭小,该转体方法的成功应用,对受场地限制的跨线桥施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比传统单球铰转体方案,此转体方案更安全、经济、高效,解决了场地限制、不平衡转体等难题,节约成本达亿元以上,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同类桥梁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来源:国资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