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建筑业步入能力竞争时代

  2015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建筑业转型升级迈向深入的奠基之年。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预见多远的未来。在即将挥别2015年之际,回顾建筑业一年来在转型之路上的跋涉,对于行业、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政策主导市场趋势

 

  建筑业是“政策市”,国家政策导向预示着行业未来发展大趋势。2015年,一批纲领性政策、文件出台,为建筑业改革转型指明了方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施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发布,表明建筑业必须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产业现代化方向转型,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出台、《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发布,表明建筑业将逐步走向市场化,行业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印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的通知》发布,表明建筑业未来发展空间将与国家重要战略布局区域重合,企业必须以此为导向,配置未来发展资源;《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行业必须与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

 

主管部门以行动整饬行业环境

 

  政府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扶持是过去30多年来建筑业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在近年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自我革命”中,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有作为、敢作为”,全力整饬建筑业发展秩序,已成为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手。

 

  2015年,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继续深入推进,“五方主体”责任的落实、转包违法分包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和监理机制的逐步健全等,既顺应了民心,又在本质上推动了行业管理模式的变革。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力推进“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已覆盖多个省市。业内人士分析,该平台在全国实现联网之日,将是行业环境得到全面净化之时。目前,《建筑法》修订工作已启动,行业普遍关注的最低价中标等问题将被提上议事日程,行业将面临重大变革。

 

  这说明,建筑行业发展环境在逐步改善,企业过去的关系型发展模式必须向法治化、规范化发展过渡。

 

行业转型瓶颈待解

 

  2015年,一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建筑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转型时不我待。因此,行业必须明确企业改革发展的阻力,为转型扫清障碍。

 

  加大绿色建筑“需求侧改革”。据统计,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新建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仅有3%,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依然较大。这说明,短期内,绿色建筑推广还需认清方向、加大力度,着力解决推广中的现实问题——如何步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各地方甚至采用强制措施,以补贴方式引导企业进入绿色建筑领域,“供给侧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但目前,公共建筑仍是绿色建筑主体,普通住宅绿色技术应用没有形成趋势,“需求侧改革”力度仍要加大。

 

  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尽管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制定了部分相关技术标准,但是没有形成全面化、系列化,建筑产业化的推进主要采用企业主体结构技术标准先行突破的方式,有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国外企业的相关标准改编而成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发布后,业内欢欣鼓舞,期待主体结构标准体系尽快出台。

 

  PPP模式应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战略、地下管廊建设等,都需要PPP模式的支撑。当前,建筑企业尤其是民营建筑企业参与度不高,一是PPP项目建设周期过长,风险高;二是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运营中处于强势地位,企业有隐忧。目前,PPP相关法律的完善才是提高企业参与度的根本。

 

  令人欣喜的是,在行业整体彷徨之际,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已在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PPP和“互联网+”等方面先行一步,用企业标准引领行业标准建设,扮演了转型“急先锋”角色。这也预示着,行业的分化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在适度多元的前提下,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将是必然之选。而从根本上说,建筑业已经快步迈入能力竞争时代,品牌的影响力将无远弗届。